为切实发挥村民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,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,统筹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,慈利县金慈街道铁桥村创新工作思路,推行“12345”工作法,将村民代表的责任细化分类、赋值量化、打分考核,充分调动村民代表工作的积极性,为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增添靓丽底色。
一张“身份证”,亮明身份展风采
“村里最近给我发了一张‘村民代表证’,我现在每次走访、慰问群众都戴着,戴上代表证后我知道我就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了,还代表了整个组、整个村,它能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村民代表的职责,戴上它后我也有了认同感,要更多的为群众做点实事。”铁桥村的村民代表王亚军自豪的说道。
(资料图片)
为进一步增强村民代表的荣誉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夯实工作责任制,展现村民代表的工作风貌,铁桥村为全村60名村民代表都制作发放了村民代表证,与代表们签订了《村民代表履职承诺书》,将代表们所需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印在了代表证的背面,提醒村民代表们带头发挥作用、积极履职尽责。
双份“测评表”,履职评议找差距
建立村民代表与村“两委”、村民代表与村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,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,群众对服务进行监督测评,每年年底通过屋场会、小组会等适当方式组织村民代表向推选其当选的村民进行1次述职,同时向村“两委”报告年度履职情况,村“两委”和村民同时对其进行测评打分,村“两委”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,对村民代表今后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。
三级“结构网”,定点联户全覆盖
将全村划分五个片区,每一片划分若干村民小组,每个组内以近邻居住的5至15户村民为单位设立一邻,构建以村“两委”干部担任“片长”、村民小组长担任“组长”、组内村民代表担任“邻长”的“片组邻”网格化组织架构体系,由“邻长”与邻内的5至15户村民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,建立联户台账,60名“邻长”共联系全村547户,确保每一户均有对应联系的村民代表,实现了家家有联系、户户有服务,做到“代表沉下去、民情摸上来”。
四步“解难法”,逐级研究同处理
为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,铁桥村建立了“代表收集—网格汇总—上级党组织研究办理—只能部门协同处理”的四步工作法,构建群众反映问题办理机制。由村民代表每月入户走访,发现群众所求所盼后反馈给村“两委”收集汇总,村级党组织逐一研究解决办法,村里能够自行解决的立即解决,不能自行解决的将问题反馈至街道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,街道党工委召开会议研究后协调职能部门出面解决。面对群众反映村内11组涵洞处夜间出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,村民代表立马向支村两委反映情况,经村级议事协商后,组织人员在涵洞两侧入口安装了照明灯和警示牌,真正做到了“有事代表帮、邻里见真情。”
五种“角色牌”,打造治理新格局
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村民代表责任清单,代表们日常中需完成五种角色的互相切换。他们是政策落实的“宣讲员”;是收集民情的“信息员”;是安全稳定“防护员”;是文明创建的“示范员”,同时也是村务工作的“监督员”。为激励村民代表当好这“五员”,树立“干多干少不一样 干好干差不一样”的鲜明导向,铁桥村积极探索建立村民代表积分管理制度,按照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,实行加分制的评分方式,每季度进行一次排名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,按照五个方面得分情况排名评选当季度的“五星”村民代表,以精神奖励为主,物质奖励为辅,在村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表彰,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品,同时将积分结果与到年底述职测评得分、评先评优相结合,不断提高村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,逐步营造村民代表争先赶超的浓厚氛围。(通讯员 汪琛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世界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